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有了她的照顾,老人们想活到120岁

2013年09月05日 04:16
来源:成都日报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家拍手、转头……”昨日下午三点,锦江区莲新街道养老助残关爱驿站内准时响起了口号声,拍手、揉肩、侧弯腰……老人们都呼喊着口号,跟着工作人员做身体保健操。“林老师想得周到,每天下午还专门带我们做操活动活动关节,大家都满意得很。”唐婆婆一边做操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带领大家做保健操的正是关爱驿站的负责人林学成,从锦江妇幼保健院退休,闲不下来的她又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因为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林老师”,“大事、小事、心里事都愿意找她摆一摆,她比我们的亲人还亲。”

视老人如亲人 照顾细致入微

“今天中午吃了黄焖兔、火巴火巴菜、黄花肉丝汤,还有一碟水果,很巴适。”唐婆婆告诉记者,关爱驿站的伙食每天都换花样,不仅要问大家的喜好,还考虑老年人的肠胃,科学搭配,林老师对大家饮食很上心。

“老人年纪大了,吃的住的都需要特别注意,凡事都要把细。”她带着记者来到老人们睡午觉的日间照料室,指着每个床铺的淡紫色隔帘说,以前这个是没有的,但是考虑到老人也需要有个私密空间,我建议加了隔帘,颜色也选择了温馨的淡紫色,避免医院使用的蓝色。点滴之间,尽显林学成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林学成的细心不止体现在这里。厕所干不干净,食堂的两次消毒是否严格执行,日间照料室用于午觉的被子什么时候换一次,老人们学计算机进度不一,都在她考虑的范围内。

正在介绍关爱驿站各个功能室的时候,记者看到一位婆婆正在走廊边的意见簿上写着什么。“和蔼的态度,优雅的环境,可口的饭菜,使我们倍感舒服。”许力婆婆家住莲新街道,她称赞关爱驿站就是她的第二个家。

“每天过得这么开心,我们不止要活80岁、100岁,还要活120岁。”关淑珍婆婆说话时愉快的语气感染了大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上个月跟老伴闹别扭的她在林学成的开导下,跟老伴沟通后又和好如初了,她拉着林学成的手告诉记者,“我有啥子心事都愿意跟她讲。”

“老年人很多都有失落感和孤独感,特别需要关心。”林学成说,她的家庭也有老人和子女,能够将心比心地体会这些老人的心情和需求,中心的老人就如同她的亲人。

建老人的乐园 不让老人孤独终老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很多老人没有人陪伴,一个个孤独地老去,我总想着,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自己工作原因,林学成一直关注着老年群体。而当她退休之后,锦江区出台的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政策,让她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作为锦江区第一家社区养老机构——成龙路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的创始人,林学成刚接到这个任务时也心里没底。“那时成都市没有可供借鉴的样本,完全摸不着头绪,压力很大。”林学成坦言,虽然自己也退休了,但如何跟老年人打交道,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还是门学问。

“要搞,就要搞好。”她说,首先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想想他们的需求,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于是,一份老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在成龙街道流传开来。“是不是走形式哦”,老人们纷纷观望,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林学成最初的努力并未得到所有老人的认可。

雷打不动的节假日问候,改善关爱中心的餐饮,根据大家需求完善各项设施服务……“我要用实际行动改变他们的想法。”林学成感慨地说:“有一个老人开始特别抵触,后来他跟我聊天时眼泛泪光哽咽地说‘现在真是太幸福了’,这让我觉得所有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姓名、现住地址、家庭电话、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当初的“老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如今完善成了一张张“个人基本信息表”,表上详细记录了几十条信息,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后成为老人的基本档案,林学成关爱老人的梦想也在逐渐放大。

本报记者 李颖 严斌 文/图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