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冰:肿瘤病人“再生之父”

2013年07月23日 08:31
来源:凤凰健康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冰潜心研究肿瘤医学二十余载,并将诸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治了数千名肿瘤病人,使他们摆脱了病痛,让生命得以延续。

医术精湛

让肿瘤病人“重生”

大学毕业的王冰,先后被以人才引进到湖北、浙江等地医院工作,近几年才回到家乡安徽。

出于在肿瘤的治疗上颇具建树,很多慕名而来的病人在他这儿找到了“归宿”。王冰也因此成了安徽乃至周边地区有口皆碑的“名人”。很多专程从各地赶来的病人找王冰治病,结果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

在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住满了王冰的病人。可奇怪的是,他们看上去并不像是身患绝症的病人。相反,他们的脸上却挂满了笑容。用王冰的话说,‘无论得什么病,心态很重要,’王冰也时常以这种方式鼓励身边的病人。

在这些病人当中,有一位是被多家大医院的专家确诊活不过三个月的,跟他同病房的病友回忆说,得知这一结果后,这位病人还因此一蹶不振。在王冰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没过多久,这位病人的病情不但有所好转,心情也与刚来医院时大有改善。

实际上,在王冰的病人中,多数都是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正如一位病人所说,是王主任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我们不来这里又能去哪呢?的确,王冰精湛的医术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潜心科研

 用成果谱写赞歌

在医院肿瘤科的楼下,病人家属写的大幅感谢信,贴在了医院的大门口;在王冰的办公室,病人送来的锦旗已经挂满了这个若小的空间。这些,应该得益于王冰多年来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肿瘤疾病的研究上,才能够赢得病人如此高的赞誉。

王冰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说的。作为一名肿瘤科的医生,他每天都会关注最新的肿瘤治疗技术和知识。在他看来,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就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在害人。

从工作到现在,王冰已经公开发表过肿瘤研究论文十余篇。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论文中所提出的关于肿瘤治疗方面的新观点,在国内当时尚属空白,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

这些新观点都是王冰在临床工作中,经过不断摸索得来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取之于患,更应该用之于患。”王冰说,这些让他在以后对病人的治疗上更有信心。

在王冰治疗的病人中,有一位不明原因却总是肚子疼的病人,在多家大医院检查后,都查不出病因,只能初略的判断是肠梗阻或肠粘连。

几经周折,病人找到了王冰。王冰用手摸在病人的肚子上有种和面的感觉,经过体检,又发现病人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增加,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王冰判断这位病人是腹膜癌转移。

弄清楚了病人的病因后,王冰运用自己研究的GPLF方案腹腔灌注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第一次化疗后,病人的肚子不仅变软,疼痛也减轻了。

在王冰医治过的数千名病人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更有甚者经过王冰的特殊治疗后,癌细胞最终消失。

王冰把自己治疗肿瘤病人的原则总结为两点,一是增加疗效,二是减轻副反应。因此,他的每个病人都几乎不存在因为化疗的副反应而影响饮食,这也大大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者仁心

 拒收病人救命钱

“王冰对每个病人都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一位病人如是说,除了在治病上帮助他们战胜病魔外,在生活上,王冰也是竭尽所能的帮助大家。

在王冰所治疗的病人中,多数是来自农村,家庭状况本身就不怎么好,加上又得了病。所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王冰总是能为病人最大程度的节省医药费,因为他知道,得了这种病就意味着要花大量的钱来治疗,多数家庭也因此落得一贫如洗。

一次,一个病人来到医院后发现治病的钱丢了,王冰见状立即拿出自己的钱把病人安顿好;还有一次,一个病人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已经没有钱再维持治疗了,并且最终放弃了治疗,临别时,王冰含着眼泪看着病人离开了医院。

在工作中,时常有病人要给王冰送红包,可他却从不收病人的红包。他常对身边年轻的医生说,这是病人的救命钱,或许这些钱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王冰,一个皮肤略显黝黑的皖北汉子却怀揣着一颗柔情而又济世为怀的心。这颗心驱使着他在救死扶伤的医者职责道路上执着前行。

[责任编辑:董俊杰] 标签:病人 王冰 医院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