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女孩每天吃10多片牛黄解毒片治便秘 最终砷中毒

2013年12月02日 11:31
来源:人民网

中药有毒,不在药之过,往往在用之过。确保百姓用药安全,不应把中药当成西药管,而应管好“用药”这一环

一位妙龄女孩为治便秘每天吃10多片牛黄解毒片,一直吃了2年,解毒药最终变成了毒药。嘶哑的嗓音、全身如癞蛤蟆似的皮肤、稀疏的头发,表现出典型的砷中毒。

中药到底有没有毒?“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上述例子中,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是牛黄、黄芩、雄黄等,雄黄中含硫化砷,砷含量约为75%,那位女孩的不良反应也源于此。不只是牛黄解毒片,列入药典的中成药近半数含毒性成分。然而,这些“有毒中药”常能治沉疴大疾。清代名医叶天士擅用毒虫药治病,被传为佳话。现代名医以“有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瘀症等疑难病的比比皆是。道理类似我们常说的“以毒攻毒”。

但是,中药毒性眼下颇有被夸大之势。从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事件,到前段时间同仁堂(19.74, 0.22, 1.13%)等企业产品被检出有毒成分……中药毒性被片面夸大,一些专家甚至抛出中药不科学、已过时、应当禁止中药产业发展这样的言论。为缓解老百姓用药安全焦虑,有关部门最近也出台政策,要求28种含毒中成药在药品包装和说明书上加以标注。

然而,像这样用管西药的方法来管中药,无疑不利于中药产业发展。大部分西药结构简单,有效成分一目了然,而中药成分非常复杂,很难全面准确标注有效成分。例如人参,用现代方法已研究了100多年,仍有许多成分没搞明白。反过来,即使知道了中药的化学结构,也不知道它在临床上有什么作用。比如麻黄,按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来认识,它有发汗、平喘、利尿三个功效,而其有效成分麻黄碱却只有平喘作用,没有发汗利尿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效成分不能全面地反映中药的功效。

此外,中药和西药的原理不同,用法也不一样,用管西药的思路管中药,反而会增加中药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即使无毒的中药,也并不一定安全。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而要求中药标注有毒成分,会令百姓误以为服用所谓“无毒中药”就不需要请教医生,有可能造成滥用药物,甚至吃出事来!另一方面,“有毒中药”如果用得好,可减毒增效,治愈疾病。而毒性标签会吓走患者,使其错失治愈良机;临床上,医生使用“有毒中药”也会缩手缩脚,遇到不理解的患者,还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由此可见,中药有毒,不在药之过,往往在用之过。确保百姓用药安全,不应把中药当成西药管,而应管好“用药”这一环,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公众对中药的“信任危机”,让古老的中医药产业健康传承,造福人民。

[责任编辑:张银萍] 标签:牛黄 女孩 每天吃10多片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