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家的梦醒时分
2010年04月12日 1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多年前在纽约参加朋友家的一次新年聚会,席间女主人给大家播放台湾歌星李宗盛的CD增加气氛。此时一位当外汇交易员的台湾朋友突然向大家爆出:他是李宗盛代表作《梦醒时分》的始作俑者。此言一出,大家都将目光投到这位李宗盛的“魔鬼”词作者身上。

这位外汇交易员朋友自曝曾在李宗盛的创作组里工作。而《梦醒时分》来自一位三十多岁恋上有妇之夫的职业女性向他们讲述的情感遭遇。经过详细采访,他将捕捉的意境写成歌词字句交给老板,尔后便有了脍炙人口的歌词。

事情往往不是常人所想:每件事情总有隐藏在背后的一面——这是《魔鬼经济学》作者斯蒂文·列文特和合著者《纽约时报》记者斯蒂芬·都伯勒的成功写作公式。2005年《魔鬼经济学》风靡了全球。它是第一次成功地用经济学的调色板,将现代社会的那些事儿,描绘得入木三分令人目眩。

“小学教师与相扑士有什么相同?”“为什么毒贩还跟他们母亲住在一起?”“三K党怎么像一群房地产中介?”这些书中的章节标题已经成为经典。假如眼下国内新一轮房地产热令你蠢蠢欲动,重读上面最后一章定会对你有好处。

两位作者的灵感来源于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首创的、用“经济思维”来解释人之行为的思路。这种“经济思维”不同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它并不假设人们总是理性的,至少不以经济价值作为主导行为的唯一动机。从贝克尔的“经济思维”,两位作者传承出“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将经济思维与一种非正道的、近乎疯狂的好奇相结合”的“学问”。

所谓“非正道”——用通俗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写作畅销书向公众讲述经济学原理,抑或像保罗·克鲁格曼一样通过博客与专栏文章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做实时的评论,而不是做天天推演公式、摆弄数字和撰写论文等正统经济学家所做的事。

然而,随着公众在经济中的份额变大,公众如饥似渴地需求经济方面的专家见解,越来越多经济学者加入如此“非正道”。而在中国,对美国经济学家们来说的“非正道”事情已是我国正统经济学家天天做的事情。

自《魔鬼经济学》后忙于四处演讲的两位作者时隔四年在2009年11月推出了他们的新书《超级魔鬼经济学》。到底这本书有多“超级”呢?

骤眼看这本书的副标题——“全球变冷,爱国的妓女和为什么自杀爆炸者应该买人寿保险,”合著者之一的专业作家,斯蒂芬·都伯勒无疑非常清楚什么吸引眼球,非常在行将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