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华尔街风云人物“蜗居”广州
2010年10月22日 11:29 南方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特利(右)与李金明

◆收藏

金发碧眼的克雷格·马特利就像个大男孩,一提到艺术品投资,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讲得滔滔不绝。近日,他终于在广州东山龟岗开张了自己在中国的第一间画廊。马特利自己担纲策展人,首个展览“惊世骇俗”:作品尺寸很小,大多只有几十公分小。

来中国不长时间,马特利已收藏了30多位中国画家的作品。而在广州策划的首个展览,将在本月23日-11月19日举行。这位以前在美国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艺术投资人,眼光独到,首选了广州油画家李金明的作品:李金明是徐坚白的弟子,已从艺近50周年,作品却处于价格“低谷”。

这个出身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投资者深藏不露,平日里穿着朴素的T恤、短裤,穿梭于狭窄的广州小巷。但他曾被《whoiswho?》一书评为“华尔街风云人物”。

为何他放弃高薪来广州“蜗居”?为何转向投资中国艺术品?据说从未“失手”的马特利,又有怎样的投资“心经”?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马特利和他的LC画廊。

在华尔街与艺术品结缘

马特利曾是华尔街一位出色的高级行政人员,也曾叱咤风云,因勤奋、高效,马特利创造了让人侧目的证券成交量。但高风险、刺激的投资工作之余,马特利慢慢对艺术品开始着迷。

在纽约SOHO区,他却是一个爱与艺术家为伍的艺术投资者,常和艺术家们“混”在一起,在画室喝咖啡、看画,看到中意的便买下。

一开始,他并非有意投资,只是在朋友遇到经济困难时挺身相助,偶尔还充当艺术家们的军师,为他们进入艺术市场,提高知名度出谋划策。慢慢地,他开始“玩”艺术投资,并乐此不疲地收藏艺术品。每次旅游、滑雪他都不忘逛古董店,登门拜访艺术品收藏主人。

而在华尔街,大家对艺术品的喜爱是一致的,金融界高层均以艺术收藏品来衡量个人品味。因此,华尔街形成了专门提供艺术收藏信息的群体,一旦遇到了喜欢的艺术品的信息,马特利也愿意出高价购买。

经多年的积累,马特利决定将一座宾夕法尼亚州18世纪的建筑改造成艺术酒店,其大半生的藏品顺理成章成了酒店的主角。客人入住酒店不但可以欣赏,还可购买。很快,酒店就吸引了很多的艺术鉴赏家、演员、富商、名流,时尚杂志也常在酒店取景。马特利从艺术投资上的收获已远大于酒店收益。

在广州觅得艺术知音

当金钱的意义变得与数字无异,马特利离开了华尔街,并转手自己的艺术酒店。他游历世界各地,丰富自己的眼光,变成了一个游子。一个巧合的机缘,他接受了广州某高校的聘用,来到广州的一所高校主讲金融、经济等课程。

从华尔街离职后,马特利在一个朋友的启发下将自己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写成书介绍给学生,开始到各地大学授课。他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并认为大学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曾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上课,他把该学生训斥哭了。后来,这位学生从报纸上看到关于马特利的报道,很是崇拜,竟成了他的“粉丝”,每节课必去。

来广州后,马特利没有改变对艺术的兴趣。他十分看好中国的艺术市场,决定在广州开办LC画廊,并将其当作一项挑战———他希望改变国内投资者“跟风”的观念,培养广州艺术投资者的鉴赏眼光。

马特利更是在广州找到艺术上的知音———油画家李金明。尽管李金明已年逾60岁,但两人却成了忘年好友。但马特利一点不改生意人的“精明”,他喜欢中国的画家林风眠,而李金明当年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师从林风眠的弟子徐坚白学习多年,深受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李金明多年来非常低调,小画鲜有流入市场。

为李金明,马特利在广州策划了首个展览。展览中,马特利的独到与精明之处让人折服。首先,马特利亲自为李金明操刀撰写画册,每一幅画都撰写了艺术点评,犹如一本普及艺术的教科书。其次,马特利挑中了李金明一批的“小画”,向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宣传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小画可能隐藏更高的艺术价值。

马特利一直坚持以自己的眼光进行投资,决不盲目跟风。他一直认为价格已经很高的艺术品回报率有限,所以很少去买名家画作。他依赖自己的眼光,寻找艺术品市场的“璞玉”。而李金明就是他在广州遇到的一块“璞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