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章迪思 实习生张小叶
对于80后、90后来说,“多啦A梦”和“大富翁”是两样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前者是个万能机器猫,小口袋里总能掏出无穷无尽、充满创意的产品;后者则是一款游戏,让玩家模拟体验创业、赚钱的经历。巧合的是,在昨天举行的“2015大学生未来概念设计赛”上,层出不穷的创意和对于实际商业价值的相对忽视,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生创业“创意为王”还是“实干至上”的思考。
比“多啦A梦”更敢想
此次设计大赛的主题是瞄准2015年的未来生活,设计一款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快乐的新装置或新商业模式。进入决赛的48位大学生被分为6组,他们发挥丰富想象力,推出各有特色的创意作品。
“筑梦人”小组展示了一款新型眼镜,镜片形状如同天使翅膀,镜架上有一排功能按钮。除了最传统的眼镜功能,它集合了MP3播放、摄像、无线上网、视频播放等多种功能,并通过佩戴者的眼球聚焦进行操控。更神奇的是,通过镜架上安装的微型传感器,还可以随时监测使用者的身体数据,并在镜片上显示出相关建议。事实上,这款概念眼镜从技术角度而言基本上是可行的,无论是透明集成电路、眼球控制技术还是显示屏技术。
也有学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名为“T-WONDER”的小组现场描绘了想象中的“幸福庄”:庄园里有环保型自照明自行车,有能够存储空气和食物的充气安全胶囊,有20分钟送货上门的快递服务,还有能够为老人提供语音和定位服务的新型手表……学生们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获得创意设计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创业大赛正沦为“创业秀”
敢于“创想”,是一个成功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不过从比赛现场来看,几乎没有学生将大胆创意与日后的创业结合起来,大多数人仍停留于“创想”阶段,从未考虑作品的商业应用前景如何。现场评委之一,雕塑艺术家任军对此也略感遗憾:“孩子们的想法都很不错,但把想象作为创新之路的终点而非起点,这是非常可惜的。”
鼓励大学生天马行空想象的同时,是否有必要让他们“回到地面”,接触真实的创业图景?《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认为相当必要。过度注重想象、忽略现实性,让部分高校的创业大赛正在沦为“快男”、“超女”式的“创业秀”。“很多大学生上来就是一‘黄金团队’,口才非常好,表现非常好,大谈模式、设想、融资方案。但真正的创业绝不能停留于金灿灿的想象,‘活着’才是创业第一要义。你都不能活了,拼命展现那么美丽的想法有什么用?”
从创想家向创业者蜕变
敢于想象和注重实干,能否各取所长,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现场评委之一、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援引了一组数据:在一项面向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总体偏少的局面。他认为,对于整个年轻群体而言,仍然急需类似的创新设计大赛,来激发其想象力,就算作品不具有可行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实践和思考,会在将来某个时候给他们带来裨益。而对于有商业化前景的创意项目,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进行必要的点拨,帮助年轻人完成从创想家到创业者的蜕变。
相对来说,越是贴近日常生活的产品和服务,其呈现形式更加成熟,也更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从此次参赛的2000多份创意设计作品来看,36%的作品属于服务业,其他作品涉及到电子、能源、服务、服装、制造、医疗等各类行业。其中,社会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能源危机等问题,是学生进行设计时最关注的内容。“从中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关注、思考现实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也许,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时间。”袁岳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章迪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