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金秋送爽国庆将至 重绘北京的想象地图

2011年09月20日 08:06
来源:中国国国家旅游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北京城乃是世界奇观之一,

它布局匀称而明朗,

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仪礼、 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

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

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美国建筑学家E.N.Bacon   丹麦学者S.E.Rasmussen

北京的建筑体量与道路宽度已达到空前的地步;徜徉其中的旅行者,会发现自己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每时每刻都在经受非凡的挑战。

重绘北京的想象地图

只有通过误解才能抵达真相,对旅行者来说尤其如此。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来到北京,访问闻名遐迩的中国哲人辜鸿铭。在美国《麦克卢尔》杂志刊登的报道中,毛姆描述了他初见北京时的惊讶:“如此遥远之处竟有一座如此巨大的城市,实在出我意料。登上城楼朝日落方向望去,你能看到西藏的雪山。市内人口稠密,只有在城墙上才找得到安然散步的地方;绕城墙一周,走得快的人至少也要三个小时。”

毛姆的北京,连同其所有惊人的细节和误解,仍然从属于欧洲文学的想象地图。我们在这一传统中的其他梦想家笔下,还能见到更有趣的中国国都形象。1917年,比毛姆年轻9岁的卡夫卡在《中国长城建造时》里写出的是一座有着一圈圈走不完的宫阙、外围垃圾成山的京城;而在1972年出版的《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则刻画了蒙古大都迷宫般的结构:“三个方形城池,按大小彼此套住,每座城都有四座庙宇、四个按季节开放的城门。”

卡夫卡和卡尔维诺从未踏上中国土地,可是他们小说里的中国国都,仍能奇特地与现实城市有几分类似。反倒是毛姆,虽然亲身游历了北京,甚至写出了整本中国游记,在讲述亲历体验时却看到了幻境般的西藏景色——似乎是北京的遥远、宏大与繁杂,戏剧性地令旅行者的想象力产生了变形。

我们能否透过毛姆文字的镜面,审视自己心中北京的模样?时至今日,无论是作为旅行者或市民,一旦涉及北京,我们的想象力仍然要承受微妙的变形。北京之远(虽然京沪高铁开通以,上海虹桥出发的旅行者可在5小时内到达北京南站,但驾车从南城到鸟巢经常会耗时90 分钟以上)、之大(1961 万常住人口是东京的1.5倍,纽约的2.4倍,使北京的建筑体量与道路宽度达到空前的地步)、之繁复纷杂(很多街区名称相似,位置却相距几十公里,最有经验的出租车司机也会搞错),都远超过了常人思维所能企及的范围。谈起北京,每个人似乎都有一套见解;可是即使身在北京多年,你对于这个城市中某些区域、某些方面的了解,仍然无异于一个陌生人。当北京向你呈现全然陌生的一面,唤起的惊异恐怕不亚于目睹西藏的雪山。

哲学家康德界定了崇高与美之间的区别。单纯的美投合于心灵,令我们心境圆融,意态和谐;与此相反,崇高的体验则将超越、压倒我们的日常心智,要么在数量上、要么在力量上达到令想象力无法统摄的程度。这种崇高是北京的特征。对于旅行者来说——考虑到北京的广阔,其中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旅行者——它是困惑之城、丰饶之城,是对感官的犒赏与挑战,是可能性的无尽源泉。而每个人总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北京。因此,在北京旅行的时时刻刻,我们既是在重绘这个城市的想象地图,也是在重新勘测自身心灵的地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