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身心了了古中岩 走进成都私密后花园

2013年07月09日 07:46
来源:旅游天地

唤鱼池

唤鱼池

还有说王弗和苏轼早就情愫暗生,是古代难得的自由恋爱,但据苏轼自己追忆亡妻的文字中,说婚以为妻子只是贤淑,后来发现自己不记得的文词妻子往往能提醒,这才发现对方颇有才学。唤鱼池的泰半是民间一厢情愿的美好揣度,但终究与苏东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前几年地方政府想宣传青神县,打出了"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这个旗号,正是缘于中岩。

现在的唤鱼池中果真不少鱼儿,而且一拍手,鱼儿便纷纷游了过来。只是那对名垂千古的夫妻早已作古了。苏东坡的千古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悼念发妻王弗的。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上山沿途有石阶,并不险峻。这样微晴的日子,也乐得缓缓探寻。不久便是原先下寺的山门,门内趴一只黑黢黢的石虎——说是石虎,不过隐约看得出虎的造型。古中岩与慈姥岩等山延绵成片,古时豺狼虎豹出没。传说里山中有虎时常伤人,寺院有高僧降服,将其化为石虎镇守山门。说起高僧,中岩的来历据说便是十六罗汉之一的诺讵那尊者开创。原以为只是穿凿附会,但后来查资料,在藏传佛教史中记载有十六罗汉曾于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便先行抵达示现神变的记载--尽管这是一个与正史相悖的记述,却增添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

尽管已是冬季,沿途却仍青翠欲滴。洞窟间杂于壁上,雕像或坐、或卧、或斜倚,栩栩如生,有盛唐神韵。供养人、天女、佛、菩萨,单尊、三尊,甚至有一个位于山顶、巍然大观连绵不绝的"净土变"。可以想见,数百年前此地的殿阁庙宇何等辉煌。一场大火烧掉了所有寺院,精美的艺术也未能幸免。这些佛像衣带是飘飞的,姿态是优美的,身材是丰腴的,但头颅是没有的——文革时期,疯狂的红卫兵冲入这座清幽的山林,摧毁了所有寺院。石雕的佛像无法一时尽毁,便采取了"快捷模式"——砸掉佛像的头。

残余的佛像身上,仍可看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姿;仍能辨出古老的色彩:石青、靛蓝、朱红……

千佛洞窟

千佛洞窟

周小福默默地折下一枝竹枝,将佛像周围的枯叶拂落。瞬间明白中岩"无名"的缘故了:对于当地政府而言,中岩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天然氧吧兼名胜古迹的定位,本来很好打旅游牌,但如何对游客解释成千上万的无头佛像?索性搁置一边,爱来不来。

山中有鸟婉转轻啼。这是王摩诘的诗境,"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些佛像也一样。在山里,他们以他们的四大皆空,看着我们的红尘纷纷扰扰。

有植物,山便不会寂寞。中岩的植物繁多,竹是主打,翠绿得逼人眼。此外还有数不清的高大树木、藤本和灌木,一些树木主干上有许多茂盛的藤条交错缠绕,也不知是藤缠树还是树绕藤。懒了人的打理,植物便肆无忌惮地疯长起来。竹叶肥润饱满到压垮枝头,一水儿地俯下身,在头上形成一排天然的绿色拱门。除了能听到间或的鸟虫鸣叫和溪水声外,别无其他声响,清静幽深绝胜青城山。

沿途经过很深的石洞,洞门滑稽地立了个雕工粗糙的财神,于是这里便成了香火最鼎盛的地方--稀稀拉拉插着几支化学劣质香。还好洞口有牌子,说明这是唐代禅师示现神通之处。好奇地拉上周小福一起探洞,里面却越缩越小,最后钻不进去。周小福说这洞极深,小学时他们怀着找宝藏的幻想,打着火把钻到很深处,却被惊扰到的蝙蝠群吓得鬼哭狼嚎跑了出来。奇怪的是现在洞也变浅了。

离开牛头洞后,再行得几步便是著名的玉泉。拙朴地铸了曲水流觞,还有两条和水泥的龙,真正值得留意的却是唐代雕刻的战车,以及真正来自深山的玉泉水。据说黄山谷用中岩寺玉泉岩下的水泡茶,茶香味美至极,于是刻《玉泉铭》于石壁上。泉水从一只龙口里吐到另一只龙口里,现在是枯水季,水流缓慢。山里人在这里搭了个茶馆,提供豆花饭和一些简单炒菜,以及玉泉水泡的茶。价格多相因的,才5元一杯。看着快中午了,本打算在这里吃,周小福却建议走到"中寺"隔壁的农家乐吃——那里有现摘的野菜。

喝完本地的素茶,石阶便变得陡起来,沿途缓缓经过千佛长廊、仙人床等景观,便到了中寺。中寺是典型的山寺,有高大的山门,以及两座古旧却庄严矗立的字库--古人对使人明理的书籍极为尊崇,敬惜字纸,就有了专门焚烧废弃字纸的"字库",以便乱扔玷污。字库周围是碑林,苏轼黄庭坚等宋代著名文人曾到玉泉吟诗品茗,留下的诗作便刻成了玉泉碑林。至今,中岩的峭壁悬崖之上,仍随处可见各类摩崖石刻。石阶猛然陡峭了数十级,顶上是大殿,可惜,也是只有看庙人没有和尚,不过是个应景之作。据说这几年有人"承包"了中岩的寺院,逢年过节时找几个人穿和尚衣服,卖香解签。

一路延绵向上便是上寺,面前是著名的石笋三峰:三个形如笋芽的巨石呈"品"字形排列。穿过前两笋之间的窄道,往左拾级而上再往左转,是一个观景平台。石壁上有"古中岩"、"身心了了"等字样的石刻。上寺是真真只存"寺"名,还不像下寺和中寺一样留个殿堂架子,完全只剩当年的地面了。可以想见,当年的上寺背依峭壁而建,已占据绝顶,一览众山小。尽管没了暮鼓晨钟,但站在这里,仍然会胸臆大开,隐约感到"身心了了"的含义。

其实还有东坡读书楼,现在只存个架子了,是危房,禁止进入。再一拐,毫无指示牌的地方,却出现一个古迹:三座石龛,长了青苔的说明碑上写,这就是当初开创中岩的禅师圆寂之所,后来的几位高僧均圆寂于此。石龛下面有个洞,被石板胡乱掩着,指示牌上写,这是禅师闭关的地方,好像有七八米深。很好奇地隔着栅栏张望,甚至想跳下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比如壁里其实有个石洞,里面有一卷秘笈……额,还是算了,一路上来没遇到几个人,真跳下去,估计我就"坐化"了。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古中岩 十六罗汉 交错缠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