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艺术不是立正 广场艺术消除当代人隔膜
2010年09月07日 14:57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水月》现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艺术是稍息,不是立正

问:在西湖边展开大陆户外的首场公演,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怀?

林:西湖,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白蛇传》这样一个发生在西湖边的传说,在那里演出,有更多的意义。这跟在体育馆等地的演出又是另外一种意思。

问:这次的《白蛇传》与35年前的首演有什么不同?

林:其实变动不大。修与磨是有的,但是没有舍弃掉的,是对于剧情的快速交代。 1975年做这个戏的时候,就与传统故事有不一样的想法:青蛇是“有话要讲”的姿态,也就是她要与白蛇争许仙,是一个本身就可以有很多动作的角色。白蛇在舞台上的表现有点大家闺秀、成熟世故,她的舞蹈都是点到为止,比如她用扇子调情,收起来交给许仙,就表示了“托付终身”。但青蛇的舞蹈一定是泼辣极了的。

问:徐克当年执导《青蛇》,据说也是受到您的《白蛇传》的影响?

林:这个我不知道。他有看过我们的演出吧。

问:跟明华园比呢?

林:跟他们比,我们非常写意。创作最初就想,台上没有西湖,但我们能否有西湖的感觉、江南的气质?青蛇、白蛇演起来,受众信服不信服?不是穿绿衣服就能表现出西湖的。所以,这个舞蹈非常有趣。

问:这次在杭州也会践行台湾演出终场后的“花语”体验活动?

林:是的。 “花语”用的是巴赫的音乐,舞台上会有很多的花瓣,基本上取的是 《红楼梦》里“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意境。从社会报名参与的很多舞者可以在花瓣里尽情地跳。在台湾演出的时候,地下、空中都是花瓣,包括老先生、小孩童都能上,跳他们自己的舞蹈。我觉得,艺术不是立正,它是稍息的。

如今我们给杭州一个挑战,看看这场花瓣雨在这座文化的名都里会是怎样一个文化图景。文化不仅是古迹,文化就在人的日常举止中,文明就在广场上人与人相遇的行为中体现着。

你浮躁,观众也跟着浮躁

问:云门在大火中尽毁的道具是否都补齐了?

林:一提2008年那场大火,我就睡不着觉。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毁了,而是最有年代的一些戏的道具,像《白蛇传》《风影》《水月》等,都烧光了。最绝的是,一片火场过后,竟然只留下“花雨”里的那一片片花瓣,在那里鲜亮着……因为只有它是做过防火处理的。今年3月,云门“复活”了《白蛇传》,找藤都很难,别说找杨凤英(已经故世)这样的人了。我们是先找藤,然后找到了师傅,不单是制作出当年的架子就行,不管是蛇窝还是法海的藤杖,都得有神气和灵魂啊。对于过去的那些保留剧目,我们是靠复排一出,复活一出的道具。现在云门的所有衣服布景都是防火的。

问:如今看《白蛇传》或以前的剧目,有什么感觉?

林:年纪大了,慢了。排《白蛇传》那年我28岁,性子急,京剧舞台上要演三个晚上的故事,我24分钟就搞定。但是现在,24分钟可以演成40分钟,铺陈得慢一点。人生最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每个阶段都不一样。

不过,现在演出时依然还会是快的。 《白蛇传》那个快法,有芭蕾的效果。观众看起来,也就是事情发展得很快吧。但不管快慢,朦胧江南的风格不变,结局不变,许仙的那把伞,依然没有纸糊,只有伞柄……

有人认为我近年生活状态趋于修行。我觉得修行不是直接的影响,而是怎样安静下来最重要。舞台上的人有一种无形的责任,你安静,观众得到的是安静;你浮躁,观众也跟着浮躁。

问:回头看所有作品,有没有最喜欢的一部?

林:要说有,就算是《流浪者之歌》。它有一种“非常热闹却很安静”的气质。不过回头也许不那么重要,忙明天的事情,不断有新的要求,这个最重要。

问:现在手里在忙什么新的东西?

林:一个舞蹈《屋漏痕》,从书法中的典故而来的东西。也许明年会拿出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伍斌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