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为5岁半小孩报17个培优班 最着急家长想要啥

2013年07月15日 10: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廖君 冯国栋

徐女士“教子方”经报道引发反响。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她用心良苦。更多的人则是质疑,认为“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提前透支小孩兴趣和精力,也许有一时小成就,但牺牲了未来”。

对于质疑,徐女士回应说,12万元只是培训班的费用,我对孩子教育投入远远不止12万元,而且一个优秀的孩子也不是12万元能够买回的。“既然做了,就要做下去。我只希望儿子长大了,不要怪我从小没好好教育他。”她说。

培训机构普遍都有自封的荣誉称号

当前,很多年轻家长都和徐女士一样,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记者走访武汉多家培训机构发现,无论是双修日还是暑期,这些机构家家都很火爆,且收费不菲。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篮球、羽毛球、美术、游泳等单项兴趣班,每月学习费用平均在700元左右;中小学课程的长期补习班费用则更高,一个月平均要花费1500多元。

武昌东湖大厦附近的一家作文培训机构,28节课的学费1700元,上午10点和下午1点30的培训班全部爆满。武昌水果湖附近是多家培训机构扎堆的地方,几乎每家培训点的课堂外,都坐满了家长。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一位老师说,她班上有20名小朋友,在社会上报兴趣班的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兴趣辅导班。“幼儿园一般有手工课等兴趣培养课程,但门类没有社会培训多,所以家长会花钱给孩子额外报班。”

记者从武汉市工商局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教育培训投诉逐年增加,一些培优“陷阱”不得不防。记者调查武汉20余家培训机构,发现家家都有类似于“最受信赖”“最具影响力”“十佳”等荣誉称号,但颁发机构却不正规,基本上属于“自封”。七成机构招生时口头承诺“包过普高”、“暑假提分40分”等,却不签书面协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夏家发不赞成孩子过早参加培优。他说:“学习重在课堂。培优机构为了能招到生赚到钱,夸大宣传非常普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客观看待,如果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很难有实力的真正提高。”

“学习就像长跑。整个小学、中学都是起点,而不是局限在进入小学的前一年。”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说,“对孩子过早灌输教育,会增加学习恐惧感和心理负担,抹杀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一些孩子后来并不是输在学科知识上,而是输在学习习惯、快乐的心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上。”

[责任编辑:张银萍] 标签:培优 徐女士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