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有机食品缘何成了投机食品?

2011年10月17日 17:1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瞿方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巨贵”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因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对有机食品关注度逐渐增加。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供货商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品,大多数有机食品根本达不到有机的标准。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称缴纳1.85万元的费用,1个月便可完成审批。(10月16日《广州日报》)

对于被问题食品弄怕了的国人,想吃到安全食品真是件奢侈的事。为了躲避地沟油、农药残留、催红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些人不怕花钱,选择绿色、环保的所谓“有机食品”,不料部分“有机食品”之“出身”也并不“有机”、并不“干净”、甚至并不“安全”。

有机食品是什么呢?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生产过程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通过认证证明该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点等环节均符合有机食品的标准。

不难看出,有机食品并非普通食品,是否“有机”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才能被冠以“有机认证”。根据市场规律,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的食品,肯定质高价高。

但这次,“有机食品”又要让大众失望了———它竟然和公家公布的“放心食品”、“免检产品”一样,难以让人信任,不过是普通食品“生产”出来的,不过是将普通食品装进有机食品的包装袋,就成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这种包装行为可不是北京的白菜运南方系上红头绳被称为胶菜那样,而是彻底偷梁换柱,偷天换日,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是十足的商业欺诈行为。如此“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只能称为假有机食品。

如果假有机食品只是无良商家的商业欺诈,似乎危害还没那么大,只要一经发现,端掉即可。但现在的问题是,有机食品认证本身出了问题———只要向认证机构交1.85万元,提交申请资料后一个月就能批下来。有机食品认证本身成为一种造假行为,沦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那请问,有机食品还能令人信任吗?

事实上,真正的认证,要实地考察食品是否按照认证体系生产,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是不是合乎认证要求,还要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必要时派检查员对土壤、产品抽样,由申请人将样品送指定的质检机构检测等等环节。

有机食品的理念,提倡人类的食物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的活动应尊重自然的规律。这样的诉求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有些奢侈,普通大众也消费不起。但总体来讲,这仍然是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一种进步,但“有机食品”的认证过程,的确让人充满疑虑。

正是这种认证机制的不够透明、不够科学以及低成本认证现状,给不良商家带来了可乘之机,换个包装、贴上标签就可以由“喜羊羊”变成了“灰太狼”。再加上打假力度不够及时准确,这种所谓的“有机食品”必然沦为“投机食品”,应当引起政府职能部门和消费者的高度警惕。

重庆晨报特约评论员瞿方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董俊杰] 标签:有机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消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