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基因测序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2年02月08日 09:33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基因测序产业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价格战不可避免,仅靠简单的测序或测序服务已经不是技术高端服务的主战市场,唯有借助政策性支持和不断地吸引国内外人才,并在遗传资源和分析应用软件上做文章,才能摆脱在别人面的“小打小闹”。

“不久的将来,或许只需要1000美元便可以进行基因测序。到那时候,每个新生婴儿出生时或许都会像一台新买的电脑一样,附带一张关于其‘基因信息说明’的DVD光盘……”上个月初,《华尔街日报》一篇关于基因测序的文章再一次吸引了业内人士的目光。

12年前,当人类第一张基因组草图被绘制完成之后,各国纷纷采取“快马加鞭”方式对基因产业进行支持。

“试图通过基因位点扫描的方式,对比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从而找出与疾病可能相关的易感或突变基因。”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在基因测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并不逊色于国外,甚至有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正是由于基因测序与民生健康不言而喻的关系,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布局基因测序这一新兴市场,并逐步拓展市场范围。目前,虽然我国的基因测序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仍有机构大胆预测:在中国,基因测序技术将构成千亿元规模的市场。

“千亿元市场规模?这似乎像在吹泡泡!”?曼哈顿资本执行董事王进有些怀疑。全球DNA测序技术和服务市场目前只有15亿美元,到2015年也只有20亿美元,再以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 公司为例,2011年的业绩只有2000多万美元,其基因测序服务成长大大低于预期,股票跌破发行价。

“究其原因,还是市场接受度的问题,测序尽管已日益简化,未来一定能更廉价和平民化,但测序之后,能否作正确解释或提供有价值的个性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是问题的关键。”王进说,这正是基因测序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亦是消费者买单前的最大困惑。

技术上不是问题

去年6月15日,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刊发了一篇基因测序技术在罕见病治疗上的成功应用。“这至少说明了基因测序可以成为一种有希望的诊断方法。”于军告诉记者,基因序列和基因序列在个体间的不同和变化分析能力是倡导个体化医疗的前提,基因测序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水平驱动着个体化医疗的进程。

采访过程中,于军始终对国内基因测序技术水平持有肯定态度,并不时地用“非常成熟”的字眼来形容。但是他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组数据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更准确地找寻到基因与疾病之间的有力证据。

面对未来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于军非常乐观:“基因测序服务肯定会成为常规化服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而这个等待的过程,国内最应该做好基因测序的整体布局。

罗氏公司看中了基因测序的潜力,已于上个月末开价57亿美元欲收购Illumina公司。但基因测序服务业务达到高潮的时间,在王进看来,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

“虽然我们已经在基因功能研究、蛋白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领域取得不少成就和突破,但在临床应用和疾病诊治预测等方面并未取得令人折服的实质性进展。所以基因测序的全面个性化推广应用,应该在基因功能和基因标记物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时,才能得到药政管理部门的推荐、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生的认可、保险公司和个人的买单。”王进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小芬] 标签:基因功能 生物标记物 单基因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