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泉泽世代“被狮”传百年
2010年10月19日 10:10 南方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苏州园林般的金龟泉度假村。

  世代汤塘人用温泉水沐浴。

  聚龙湾温泉旅游。

从佛冈县城往南约十来公里,有一座以温泉得名的小村,即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汤塘村。因村南800米有温泉(俗称汤泉),泉水涌出成塘,流淌至今已千万年,故名汤塘,即为热水之塘。现佛冈汤塘镇,原属清远县第七区,本无镇名。1953年2月,第七区被划为佛冈县第四区。1957年3月,借汤塘村之名,镇名始命为“汤塘”。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舞“被狮”、鲤鱼灯、舞龙、撞彩门等奇特的民俗文化,汤塘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该镇每年接待游客达160万—180万人次,仅温泉带来的旅游收入达5亿元左右。昔日的烂泥坑成今日汤塘人的财富之源,更成为他们的幸福之源!

【镇名由来】

孝感动天王母赐温泉

人们对于本地文化,总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或神话加以诠释,喻意为上天恩赐,无以复加。汤塘镇亦不例外,关于其地名和温泉的由来,流传于民间的说法大致有两种,颇具传奇色彩。

传说,原先汤塘只是一个破旧的小镇,人们生活艰苦。在一个冯姓和周姓人集中居住的村子里(现在的汤塘围)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清贫。母亲不幸得了顽固的皮肤病,百治无效,伤口溃烂,痛痒难耐,不断渗出脓水。为帮助母亲减缓痛楚,情急之下,儿子用舌头舔去她伤口里的脓水,母亲的痛楚恰恰因此减轻。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母亲的皮肤病虽有所减轻,但始终无法治愈。某天,王母娘娘出游,路经此地,刚好看见儿子为母亲舔伤口的一幕。王母娘娘深受感动,于是张口往村边一块空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唾沫所落处立即出现几眼温泉,不停地喷涌冒着白雾的硫磺泉水。接着,王母娘娘化身一位慈祥老妇人,来到母子家门前,告诉他们:村边有几眼温泉,那里的温泉水可治愈母亲的皮肤病。儿子大喜过望,立即跑到泉眼处取了一些温泉水给母亲洗浴,不久母亲的皮肤病就痊愈了。这时,母子俩才恍悟是受到了仙人指点,便到泉眼处膜拜,并将这件事告知他人。自此温泉水能治皮肤病便流传开了,村子里的人们开始用这些温泉水来洗浴,而村民的皮肤也变得健康光洁。

由于温泉处在一块低洼且长着水草的烂地,周围都是一些水田。为取水方便,村民便将泉眼附近的泥土挖开,使泉眼涌出的水形成一口小水塘。小水塘终年烟雾缭绕、泉水不断,附近人们都从这里取水回家沐浴。古时人们把沐浴的水称作“汤”。于是,这个地方就叫“汤塘”了。

另一故事版本则有些调侃意味。相传很久以前,四海龙王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大醉而归,驾云途经岭南时,俯瞰一处山峦起伏、景色奇秀,便按下云头在此酣睡。熟睡时,几位龙王的口中淌出龙涎水并渗透至地底,经过日久天长,龙涎水变成了近100℃的热汤涌出地面,形成一塘,溢而不尽。当地村民便将此地命名为———汤塘,汤塘镇因此得名。

【温泉生活】

天然温泉润泽一方百姓

事实上,汤塘温泉的形成从地理方面亦能寻找答案。汤塘紧邻从化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外缘,地质属“广从断裂带”,这条北东向的断裂带使流溪河平原和白云山截然分界。大气降水渗入地壳断层深处,与地下热水岩桨接触后经过不断的演变、渗透,最终转移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数百年来,当地百姓利用自然涌出的高热泉屠宰牲畜、煮熟禽蛋或治疗疾病,并直接取之沐浴。繁衍生息至今。

据村里老人讲述,抗战前的汤塘温泉是在一块烂泥坑里,后国民党地方政府抓了一些赌钱和吸毒人员做苦工,把泉口按品字型砌成三个池。左上角池子的水温最高,达80℃左右,池底有六七个泉眼不断喷涌,因此村民都从这个池里取水沐浴。尤其到了冬天,池上空弥漫着一片白雾,袅袅绕绕,别具韵味,排队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有些村民还用鱼网兜装着鸡蛋、鸭蛋放在池里浸泡,二三十分钟之后蛋就熟了。左下角的池水温度最低最浅,泉水喷涌速度较慢,取水时常伴有细沙,村民大多用这池水清洗大件衣物,或者和潲水喂养牲畜。而右边池子的地势相对较高,池水深达两尺左右,村民习惯用它来屠宰牲畜。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因蓄水不足难以满足村民需要,村里将三个温泉池扩大,均用长条石板堆砌成1.5×1.5米左右的正方形。2006年,泉眼周边又建起围墙,并安装了铁门,派专人负责管理。

不仅仅是泉眼,汤塘整个村庄都围而建之。上、中、下三大片围村,是实实在在围起来的村子。各围村又分成上闸、中闸和下闸村,村内规划严谨有序,明渠暗道条理相连,还有幽幽古井、斑驳青墙,而周、冯两大家族的宗祠至今仍被保留着,距今已400年。古老的围村已留不住年轻的一辈。如今,上围和下围已基本被拆掉盖起小楼房,中围保存较完好,但居住里面的多数是老人。汤塘围村人杰地灵,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周奋将军,就是出生成长于此,故人们又将汤塘温泉美喻为“将军泉”。

【温泉旅游】

汤塘人的财富之源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温泉不仅作为汤塘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他们的财富之源、幸福之源!

上世纪70年代,佛冈县政府筹资建成温泉疗养院,吸引众多知名人士慕名前来,汤塘优质的温泉水从此扬名省内外。到80年代末期,汤塘镇引进第一家外来投资项目———好世界酒店,该酒店坐落在黄花湖畔,从泉眼专门铺设了一条输水管,引温泉水至黄花湖。从此,“黄花湖”成了汤塘镇温泉度假区的代名词,也成为广东省旅游的知名品牌。以“温泉”打造旅游名镇,成为佛冈县发展汤塘经济的主方向。90年代,汤塘镇先后引进丽湖山庄、白云机场度假区、白云山庄、樵春山庄等旅游项目。进入21世纪,又引进了颐和山庄、王朝温泉酒店,以及采用苏州园林式设计的金龟泉度假村。在黄花湖畔,逐渐形成颇具规模的旅游度假产业群—————黄花湖旅游度假区,风光绮丽的黄花湖成为承载温泉旅游产业的摇篮。

2002年,汤塘镇进一步利用温泉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引进集旅游度假、温泉疗养、商务会议、餐饮住宿、健身休闲、中外贵宾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该度假村占地面积27万多平方米,拥有1000余套客房,可同时接待4000人,拥有独具东南亚园林风格的露天温泉区和独特华夏五行(金、木、水、火、土)文化之五龙洞泉,国内最大规模、2500平方米的动感温泉冲浪池。自2006年9月正式营业以来,度假村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客房日均入住率达95%以上,每年创税逾400万元,占全镇旅游业地方税收的一半。近几年,“聚龙湾”先后创建了中国最佳天然园林式温泉、中国十佳温泉度假酒店、国家4A级景区等多个“国”字号级品牌,成为清远乃至全省旅游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舞“被狮”、鲤鱼灯、舞龙、撞彩门等奇特的民俗文化,汤塘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内涵不断丰富。如今,该镇每年接待游客达160万—180万人次,仅温泉带来的旅游收入达5亿元左右。昔日的烂泥坑成今日汤塘人的财富源泉。随着体育公园社区、勤天旅游房地产等新项目的动工兴建,汤塘打造南粤旅游宜居特色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目标将一步步实现。

链接

佛冈县汤塘温泉是我省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温泉。据宋代《太平环宇记》载:“泉流不绝、气蒸如雾、可热食物,疮患洗之即愈……”由此可见,先祖们早就利用温泉进行治病。1960年经广东医学科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对温泉水质进行鉴定,证实该温泉为稀有珍贵的“氡”泉,含有二氧化碳、氡、钙、钾、钠、镁、铁、氯等20多种化学成分,水质晶莹,无色无味。《中国地质年鉴》一书也曾提及“汤塘的温泉是全国唯一一个出水温度达到87摄氏度高温的氡温泉”。氡温泉是世界公认最具医疗价值的温泉品种,对早期高血压、类风湿、糖尿病、痛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疗效。

【民间习俗】

百年舞“被狮”演绎妇女的狂欢

流淌了千万年的珍稀温泉不仅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汤塘人,也孕育出一方独特的民俗文化。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汤塘镇围镇村的妇女都有舞“被狮”的奇特风俗,自清朝初年起世代相传,至今已400多年。历年元宵节中午时分,围镇村内锣鼓喧天、人头涌涌,只见一群妇女踏着锣鼓的节拍,两人一组披着被单当狮舞。舞“被狮”者通常是去年新婚或新添丁人家的媳妇和婆婆。舞“被狮”队伍在旗帜、“大头佛”和醒狮的引领下,一路燃放鞭炮走村串巷,到新婚户和新添丁户祝贺。“被狮”到各家,先拜门神、灶君,再拜新婚大床等。一一拜过后,主人家拿出擂茶、甜酒、年糕、糖果犒劳,最后烧一串长鞭炮相送。“被狮”舞至傍晚。正月十六,新婚和新添丁人家自觉送来一捆捆柴草,在村祠堂门口摆成一条龙状,“被狮”围绕燃烧的柴草舞将起来。之后,妇女们手执棍棒,在锣鼓声中表演武术,或单打,或对打。

整场舞“被狮”活动清一色女性,平日主宰村中诸事务的男性村民,这两天全都乐得清闲地站在一旁观看。为何以被单为狮舞?为何舞“被狮”者皆是妇女呢?这从有关传说中可探知答案。

相传,围镇村原有杨、龚、邵、邓、何诸姓居民,后刘氏始祖普振公南迁此地开枝散叶。普振公原是石角镇科旺村的一个男童,为了生计帮围镇村一个财主放牛打长工。某天,一位风水先生到当地看风水,但村民们并不相信他,时间一长,风水先生连食宿都没了着落,小普振见风水先生实在可怜,便拿出自己最好的食物款待他,还让他睡自己的床。风水先生为回报心地善良的普振,建议他将先人的遗骨搬来,葬在一块风水宝地“狮听鼓”,如此就不用再做放牛童受人欺压了,且将福泽子孙后代。普振听后立即返乡搬祖先的骸骨。

因白天挖祖先遗骨太过明目张胆,一旦被发现必定会被族人打死,普振只好深夜去偷,黑暗中错将太祖婆的骸骨偷回安葬,此时木已成舟,风水先生遂出主意:“太祖婆亦是先祖,每年后辈女性必须前来拜祭。”之后某年清明节,刘氏子孙到太祖婆的墓地祭拜,刚点燃香烛,突然天下大雨,为保护香烛不被雨水淋熄,便将遮盖婴孩的被子拿来挡雨,直至香烛全部烧完。

第二年,家族添丁人数竟比上年多了一倍,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是用被子挡雨的缘故。到元宵上灯时,邻村人均舞狮助兴,有族人突发奇想:把家里被单当狮子舞起来。于是,其他添丁的人家都学着,从自己家拿出被单一起舞,做婆婆的在前,抓住被单两角当狮头,儿媳妇在后配合婆婆舞动。“舞被狮”从此代代相传,刘姓也在围镇开枝散叶,他姓居民陆续迁走。之后,这种活动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如今,舞“被狮”作为民俗民间文化的“孤本”,已被广东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舞“被狮”外,汤塘还有舞龙和舞鲤鱼灯的习俗。汤塘有句民间谚语:龙为天主、虎为上将。古时,汤塘村为祈盼国泰民安、人丁财旺,便自发着组织舞龙。随着时间流转、岁月变迁,现在的龙长15米,由15人共舞,加上锣鼓槽等乐器,50多人分两三批进行,同样是阵容鼎盛、气势磅礴。

舞鲤鱼灯起源于汤塘镇田心村,相传田心村的始祖是从顺德迁来的,由于顺德是鱼米之乡,有打鱼的习惯,加上田心附近没什么大海,为把打鱼的习俗传承下去,田心人便将打鱼演化为舞鲤鱼灯,特别在全村丰调雨顺的时候,更加把舞鲤鱼灯作为庆贺的一种方式。鲤鱼灯一般从年三十晚舞到年初三,不分人数但讲究舞的方法,主要有穿六耳、走八字、一字舞等,整个灯阵要求移动如行云流水,宛如一条游龙。鱼灯种类繁多,以鲤鱼为主,配以虾灯、螃蟹灯、螺灯、青蛙灯等,其骨架用竹扎,外表则用纸糊,加上各种颜色,里面装有蜡烛照明,舞动起来生动传神。

栏目题字:陈家记

合办单位:清远市委宣传部

专题策划:雷广财梁有华

专题统筹:达海军

编辑统筹:蔡秀娟

本版图文:记者焦莹通讯员朱志鹏

(特别鸣谢佛冈县史志办、汤塘镇政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