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旧的情新的年 寻回上海传统年味

2012年01月21日 13:54
来源:上海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猫小姐晒太阳潮店店主

行头里的花样经

行头里的花样经

上海人是出了名的爱打扮,新年的标志最令人内心雀跃的,就是可以穿新衣服。

80年代初,省吃俭用是风尚,是美德。那时,妹妹们都穿表姐的旧衣服,哪像现在的孩子,行头随便翻,每日一新都不稀奇。每次长个子便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总算可以告别旧衣服了,妈妈会从衣橱里面拿出一包姐姐穿不下的衣服,我们则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挑选最喜欢的那件。而过年,在我们的心目中,绝对是一次衣橱的革命。这个机会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大人们提出:买新衣服!去买新衣服!只是有时候新衣服入手太早,竟然还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拿出来换上。于是掰着手指头倒计时,变成了每个孩子最大的乐趣。新年,真的是新的开始。

大人们的花样经似乎又多了许多。敞开式的邻里关系,在新年前总是有一场场的热闹讨论,关于去哪里做衣服,哪个理发店的师傅烫头发最好看,每个女人都各抒己见。在公用厨房里说的是一回事,回到家关起门又是另一回事。“张家姆妈的男宁,从俄罗斯带回来一件呢大衣,葛记过年扎台型了!”那时女人们都流行这种含蓄的花领子,作为一家之主,男人们自然也要撑台面:“伐要急,我已经托人从香港给你带金项链了,9999金,实打实的。呢大衣算啥。”

那时大家还热衷于做衣服,男人做西装,女人则是真丝棉袄。一年的积蓄总算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用,省吃俭用了360天,过年总要对得起自己。不过花了钱也是肉疼的,所以一不满意就叫裁缝改,多跑几次也在所不惜。记得小时候有个邻居的爸妈是在上海服装集团上班的,大家都抢着找他们开门,为的是让车间里面的高水准裁缝,给自己做件新衣服。最好还能捡点厂里的高级布匹的边角料,给儿子做个假领头,穿在绒线衫里,不知有多时髦。

如今早已没有了这番盛景,女人们的衣橱永远塞满,里面有一半的衣服都没穿过。谁还会等到过年再特意添加新衣?就连我那热爱裁缝手工制作几十年的妈妈,都直接对我说:“从你店里找件合适的衣服给我,简单好看就行,不高兴在裁缝这里浪费时间了。”而男人们也不再愿意西装革履地出席新年聚会,至于20 年前,一年只戴一次的上海牌手表,也早就变成压箱底了。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汤年糕 蒸呢 肉丝炒年糕 上海年味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