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含致癌物食品≠致癌食品

2012年08月16日 09:25
来源:39健康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致癌食品:致癌物食品≠致癌食品

关于致癌物,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句式:“××不能吃,吃多了容易致癌。”能列入这个句式中的“致癌物”很多。如,泡菜不能吃,因为里面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致癌;再如,发霉的粮食不能吃,因为里面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致癌;烧烤不能多吃,因里面含有苯并芘,苯并芘是致癌物。严格说来,不用说是油条、炸鸡了,就是诸如蛋糕、薯条、考面包片等凡是经过120℃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物,因为含有烯酰胺都应一律踢出人们的日常食谱。

前几年,网上流传的《中国人一天的生活》帖子描述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早上起床用高露洁致癌牙膏刷牙,给儿子冲一瓶碘超标的雀巢奶粉,自己喝杯过期牛奶(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吃几个超标面粉做的馒头,夹点臭水池里面腌的榨菜。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顿“苏丹红”炸鸡。下午给朋友打电话,约她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晚上叮嘱老婆别忘了做掺入白蜡油大米的米饭,再做一份敌敌畏泡过的金华火腿小菜。

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许多国人熟知的“名牌”,都因各种安全问题,一时间声名扫地。在人们对问题食品的描述中,口口相传又让这种不信任发展为恐慌,肯德基鸡翅、麦当劳薯条、碧螺春茶叶、杜邦特富龙不粘锅……几乎日常生活接触的许多物品,都会“致癌”。 而公众的高度敏感,会有一种“吃了含致癌物的食品就会得癌”的推断。

事实上,这种推断,不能算错,但不完整。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不仅要有个“量”的概念,致癌物食品≠致癌食品,比如韭菜有农药残留,那你不要每天都吃韭菜,每星期吃一次,或者10天吃一次,那危害不就降到最低了吗?你的运气没那么不好吧,你今天吃韭菜,明天吃萝卜,天吃青椒都会碰上农药残留吗?这样说的前提是,超标的蔬菜是少数。假如供货来源没有问题,不会超过10%的蔬菜超标。所以,食物多样化,会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大大地稀释掉。

抗癌食品:抗癌不能寄希望于食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抗癌食品”这个词开始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食品都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出了抗癌的口号,人们对打着这类旗号的食品也是青睐有加。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宗卫认为,“抗癌食品”这个概念之所以出现,是人们对科研成果断章取义了。他告诉记者,众多的医学研究机构都在寻找能够战胜癌细胞的物质,而这些物质最初来自自然界。医学家会研究自然界中各种可能的物质,看看其中的各种成分对癌细胞有没有作用。如果可能有作用,再提纯进行下一步试验。如果反复试验证实有用,就可以考虑将其制成药物了。这些物质有不少都来自人们的食物,当某种食物中的某种物质被医学家发现可能有抗癌作用时,这一成果很可能会被公布。但是,当医学家看到这些成果时,老百姓也获知了,从而断章取义,认为某种食物有抗癌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天白] 标签:致癌 抗癌食品 致癌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