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铭健康调查发现企业健康心理“十面埋伏”
发现九:
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需要私人医生定制服务
2007年,慈铭体检曾做过中国企业家健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男性企业家体检结果异常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肥胖65.04%,颈椎退行性病变61.79%,血脂异常和脂肪肝50.41%,胃及十二指肠疾病48.78%,心电图异常33.33%。女性企业家体检结果异常排前五位的依次是:颈椎退行性病变65%,胃及十二指肠疾病43.33%,肥胖35%,心电图异常35%,甲状腺异常30%。
留德医学博士韩小红认为,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所承受的压力是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甚至超过其他群体。五年前提出的定期体检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健康需要。以私人医生为代表的定制性高端健康管理正成为趋势。
发现十:
健康体检流于形式 “深度体检”把脉高压、高危人群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健康福利是年度健康检查,缺乏整体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健康管理等同于为员工提供体检。
慈铭健康管理集团总裁、留德医学博士韩小红指出,为员工提供体检就等同于健康管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同时,她还特别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在作员工体检时流于形式,这对健康数据采集和对疾病隐患的发现和判断都是一个难题。其次,很多企业对员工的体检报告不重视,缺乏长期、系统的管理,这就大大削弱了健康管理的效能。第三,误解了社保和健康管理的区别,社保只有当员工生病之后才能使用,根本无法解决员工的“亚健康”状态和“高危”状态。受工作压力、生活环境和不良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猝死、癌症以及慢性病高发,且趋向年轻化。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根据这一社会难题,韩小红表示,慈铭健康管理集团目前已经为高压和高危人群设计了专项专属的“深度体检”,它可以有效预防癌症、慢性病、猝死,同时还可预知未来生命状态。
专家解读:员工健康管理
员工健康管理包括定期的员工体检、在流行病高发期为员工注射免费疫苗、为员工及家属提供健康讲座,重大疾病员工的迅速专家会诊及国内外转诊服务,对慢性疾病员工进行干预,同时设立员工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目标达标活动,奖励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快的员工。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企业健康管理国际高峰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中国企业家对自身和员工健康的忽视,已成为经济实体‘木桶’的短板。面对日益全球化的跨国激烈竞争,中国企业不能输在最大的资本——‘人’的管理上,健康福利机制的建立更要和国际接轨。”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工作热情的提高所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有型资产。
某知名企业HR负责人表示,员工健康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践证明,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的离职率也相应有所降低。实际上,对于员工健康管理所付出的投入可以转化为企业盈利,其投入产出的比率通常在1:1.4到1:4之间。例如杜邦公司在引进员工健康管理之后,其员工缺勤率下降了14%、,费用/效益比达到1:1.42。
慈铭体检已经与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合作。几年来利用“对象定制健康管理”模式,协助企业建立了“员工目标健康管理计划”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充分证明了员工健康管理带给企业的价值。
《企业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发布之际,针对员工健康管理,韩小红博士向企业呼吁并建议:
1、建立和健全各种促进职工健康的制度,如定期体检制度、工间操制度、创建无烟工作场所等,加强与健康管理机构联系,及时获取健康资讯服务。
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如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和宣传,健康职场环境建设等,让员工主动关心健康,提高职工的疾病认知能力,从而自觉的参与健康保健。
3、针对不同人群组如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开展不同的健康干预活动。
4、加强人力资源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投入,设置员工健康管理的相关岗位,负责对员工健康进行管理和监督。
5、开展员工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和化解心理问题。
6、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搭建合理的膳食结构,均衡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乐观向上,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劳逸结合等。
相关链接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以“传播健康理念,促进全民健康”为宗旨,由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联合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
“大调查”以慈铭体检集团10年来积累千万人次的健康体检数据样本为基础,,形成了我国最大人群覆盖面的健康体检动态数据库。其中超过半数是连续多年的体检数据。该数据库已经两次为城市健康大调查提供配套数据统计分析支持和数据样本框,提供的抽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解释大调查中发现的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届大调查,以“公职人员”、“城市白领”、”金融人士“、“一线城市居民”、“企业及HR”等分众化人群为选题,得出了“完全健康的人不到3%”、“你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年轻”等结论。发现“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不做体检”和“滥用保健品”四个新的“健康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22点睡眠行动”、“社会关注压力族”、“每年体检计划”和“倡导合理使用保健品”四个健康生活方式,受到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第二届大调查,以“房奴”、“剩男剩女”、“股民”、“有车一族”等城市热点人群为选题,得出“住房压力是健康首杀”、“剩男剩女,身心被‘剩’伤”、“购车≠生活质量提高,压力>幸福”等结论。发现“生理异常”发生在疾病之前,亚健康状况有指标可测量”及“负面情绪”、“睡眠失调”、“健康误区”三个新的“健康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合理减压,早期预防”、“快乐就是生产力”、“建立健康透支信用卡”和“要学会为自己‘找病’”。首次提出了健康体检的一些项目可以为诊断亚健康提供依据和提示的发现。从而为我国健康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量化检验的可能。为功能医学引入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三届大调查围绕“IT精英”、“城市居民”、“将退休人群”、“新上海人”、“教师”、“银行职员”、“电力系统人群”、“白领性健康”等分众目标群体。延续了前两届由群体观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研究方法。注重观察群体整体健康资源受损的状况。继续探讨尽早对群体健康危险进行预警,对生理功能紊乱进行预测等与健康管理相关的科学证据。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首席统计专家、慈铭健康管理集团于世北教授还指出,健康体检数据分析是为了观察健康体检群体中发现异常的高发年龄段和出现突变拐点的最早年龄段,寻找健康状况开始走向功能失调的年龄段,为健康管理和健康养护提供干预的目标年龄群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