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美国新闻调查机构:常见感冒药 轻微过量即致死

2013年10月21日 10:38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邓璟

加强安全监管“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美国著名非营利性新闻机构ProPublica调查的结论要点如下:

1.FDA报告认为,跟其他解热镇痛药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边界”狭窄:即稍微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服用,就可带来严重伤害。FDA指出: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目前,FDA规定的对乙酰氨基酚摄入最大剂量是4克/天,如果按每片泰诺含有对乙酰氨基酚500毫克计算,每天服用不得超过8片;每天服用总量达到10片就可致肝损伤或死亡,假如是一次性口服,不用8片就能致死。

2.FDA及泰诺的制造商麦克尼尔公司,上世纪60年代末就知道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风险。直至2011年,FDA仍在“无法精确计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剂量”等问题上纠缠;同年,出台每片药不得含有超过32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的新规(2014年1月生效)。

3.过去30多年,FDA在降低对乙酰氨基酚的致死致伤率方面,延误或未能采取有关监管措施。早在1977年,FDA下属一个专家委员会就紧急建议:“必须在药品标签上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发严重肝损伤。”FDA内部经过长达32年激辩,直至2009年,药品标签才有此标注。而FDA从36年前开始的全面安全审查,至今未完成。

4.麦克尼尔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最有名的是出资研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后的解毒方法,此举拯救了很多生命。然而,过去30多年,它频频反对在药盒上标明药物副作用的安全警告,反对出台保护服药者的有关措施。

麦克尼尔公司反对的理由,1977年时是“在少数过量服药的死者面前,药品标签添加‘可导致肝损伤’没必要,否则大多数消费者会困惑恐慌”,且“会导致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地位”。上世纪90年代,麦克尼尔公司反对一项政府推动、宣传对乙酰氨基酚副作用的公众教育工程,理由之一是“会影响泰诺的销量”。

麦克尼尔坚称它严格遵守FDA规定。自始至终,它在营销泰诺时都号称它的安全性,不过,为规避可能引发的官司及巨额赔偿,广告几乎从不出现“安全”等字眼。它的经典广告语包括:泰诺是“医院用得最多的镇痛药”;“医生推荐最多的品牌”;“跟医院一样,相信泰诺”;“儿科医师推荐”等。

药商自辩或可理解,本该守护公众利益的FDA为何迟迟不动?FDA首席医学家桑迪博士近日受访时说,在非处方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监管已列为“首要议题”,“这只是时间问题”。

36年了,还不够长吗?

“此药仍在杀人”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哪怕不过量服用。泰诺的竞争对手、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副作用是可致胃出血

FDA一名官员说,对乙酰氨基酚损伤肝脏、致死几率不高,利大于弊。再加上有些患者会对布洛芬产生排斥反应,对乙酰氨基酚便是最好选择。但官方报告显示,罕有因过量服用不含对乙酰氨基酚一类解热镇痛药致死的案例。

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特殊风险。官方调查表明,约1/4美国人经常过量服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由于过量服用一点点对乙酰氨基酚就可能中毒,从而让很多人处于肝衰竭和死亡的边缘。

2009年,美国售出超过270亿剂(单位剂量,片)的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于人均90剂,绝大部分是非处方药。

为何美国人耗掉此药如此多?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医生彭勇刚对都市快报解释说,美国最常见三大病:慢性周期性疼痛(腰背痛、关节痛等)、头痛和感冒,都会用到镇痛药(如泰诺、布洛芬)。它们在美国是非处方药,超市就能买。

其他国家注意到问题严重性,比如英国、瑞士和新西兰,已限购对乙酰氨基酚(在这些国家也称扑热息痛),或把它列为处方药。英国的死伤者数量由此下降。在美国,FDA会否尽快出台类似措施?

FDA承认,面对越来越多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死伤者,其安全监管“进展缓慢”,并把这归咎于日新月异的科研(注:比如药商常向FDA提供有利于自己的科研报告)、财政预算太少、职员劳累过度,以及改变老旧药物(如泰诺)监管规则的繁琐程序。ProPublica调查后给出了另一解释:FDA越来越臃肿、官僚主义。

讽刺的是,FDA对处方药有更大监管权,已对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处方药作出规定:药的标签须有黑框警告“过量服用将导致肝移植和死亡”。而在美国可轻易买到的含对乙酰氨基酚的非处方药,至今无须标明副作用是“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或死亡”。

FDA前官员托马斯,长期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安全问题。他说,FDA就此耗费的时间太长了,这绝不正常,“此药有很多问题,它仍在杀人”。

[责任编辑:徐红] 标签:对乙酰氨基酚 泰诺 急性肝衰竭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