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慈城逃离“旅游经济”怪圈 绽放古城之美

2012年02月17日 08:25
来源:旅行家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结缘手工,天做之合

手工艺在这里如往日般繁荣

房子修好了,就要用。如果不善加利用,那么古镇有可能变成一座“古镇僵尸”。而慈城最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结缘手工艺产业。

郑经理一路见证了慈城的发展,“慈城开发之初我们也考察了大量古镇,国内国外都跑过了,当时也想过是否照搬其他古镇的模式,比如单纯开发旅游,但来被我们自己否了。如果慈城真要做旅游,里面生活的老百姓怎么办?现在国内开发旅游的古镇没有一个不是将原住民大部分甚至全部迁出的,但没有原住民的古镇,还能叫做古镇吗?如果单纯开发旅游,短期内的确可以快速创收,但以后怎么办?这两年国内那些搞得红火的古镇不少都已出现颓势,毁誉参半,我们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慈城应该看得远一点,而不能只见眼前利益。再者,慈城与其他江南古镇不同,本身古镇的风貌已基本不在,在景观上没法和那些水乡古镇相比,所以如果真要发展旅游,我们也要考虑让游客来看什么。于是我们想到要在慈城制造一个文化源,这个源动力就是手工艺。”

手工都是精细的活

“当初决定在慈城发展手工艺并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我们也并不是要像国内很多创意艺术园区那样阳春白雪地搞艺术。慈城、宁波这一带本身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土壤,像电器零件、纺织等代工行业,几乎村村都有,家家都做,可以说搞手工艺的底子很好。最开始,我们也只是想做DIY手工产业。2006年时,慈城启动了‘天工之城’项目,希望打造一个以手工艺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园区,包括一个DIY主题的休闲产业区,一个为传统工业配套的创意产业区,以及一个特色旅游区。到2007年,黄永松老师来到慈城,在他的指导下,慈城的手工艺之路一下子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黄永松先生来自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做《汉声》杂志,杂志在40年间不断整理、收集、传播中国的民间文化,在台湾享有很高的声誉。而黄永松与慈城的结识,使得慈城拥有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与梦想,做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发器,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精妙手艺都在这座城里集中展示,让人们从中汲取灵感与营养。

纺织的丝线

“宁波制造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创造性,大量在做简单的复制工作。我们在慈城做的事,部分目的也是希望让这里的人开阔眼界,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制造’转为‘创造’。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慈城有一天能借助手工艺经济自行运转起来,变成一座活化的小镇,等外力撤走以后,依然能生存下去。”

然而慈城选择手工艺这条路,依然令很多人感到不解。最大的困惑在于,在当今机器大工业的时代,手工艺显得落后又笨拙,慈城抓住的这根救命稻草,在今天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含金量?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浙江 慈城 旅游经济 古城 古镇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