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慈城逃离“旅游经济”怪圈 绽放古城之美

2012年02月17日 08:25
来源:旅行家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天工五展,手工的背是情意

精美的手工制品

为了普知与解惑,黄永松在慈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了两个展览,分别命名为“工艺五展”和“母亲的艺术”。两个展览分别挑选了几种中国传统手工艺,比如代表女性的女红、中国结、剪纸、刺绣、染布以及代表男性的紫砂、青花、坐具、惠山泥人等。在每一个主题里,黄永松在讲解手艺是什么的同时,更着重讲述每种手工艺背后的价值。

之前在国内各地旅行,经常会遇见一些传统手工艺,在惊叹手艺精妙并惋惜其濒临失传的同时,并未真正去想过,一项技艺的价值究竟何在。而在黄永松的展览里,那些关于手工的注解与文字,则让我第一次有醍醐灌顶之感,明白了手工寓于器物之外的深意,也一下子明白了慈城未来的企图。

手工、手工,重在一“手”字,以手的触感、人的体温去捏拿、塑造物体,是手工区别于机器工业的关键。在展览上,黄永松特别引用了日本手工艺大师柳宗悦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吗?”

是的,仔细想来,所有手工的魅力都基于此,以心待物,有温度,有情感,而不是机器般的冷冰。想起古人做瓷色,那些令人惊讶的颜色有多少都是有心无意之作,当一件晶莹剔透、闪着别样光辉的瓷器破茧而出时,烧瓷人的个中心情或许才是这手工艺文化中最值得珍惜的部分,而那种心情在今日的工业社会中已被碾得粉碎,这或许比一项技艺的失传更令人痛心。

五彩斑斓的手工作品

在黄永松的展览上,关于这种手工背后的情意的叙述,比那些技艺本身的展示更令人印象深刻。在女红展里,一件由多种布料拼接在一起的百家衣,引出的是农耕社会一幅邻里亲和的场面。旧时汉族人家育儿,都要向邻里百家讨一块布,然后缝制成一件百家衣给小孩子穿,祈求长命百岁。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是多么温情脉脉,你甚至可以想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是如何满怀喜悦地叩开亲朋邻里的家门,去讨要一片片碎布。那场景任何时刻想起来,都觉得爱意漾然。

在紫砂壶的展室,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实物整齐排列,各个身价不菲,却敌不过那一句话的分量:“紫砂是距离心脏最近的艺术。”令人瞬间瓦解,不由得轻柔低头,近处端倪这一抔泥土的神情。展厅结束处,一段制壶默片“看一把掇只壶”不停播放,看着看着,竟有了坐禅入定的错觉。那柔软的手指在松软的瓷土上不停转动,再联想到那叙述中关于女娲以泥制人的传说,手工的艺术与绝妙只得四字:“不可言喻”。

古镇里的手工班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展览的用心,并非所有参观者都能体会。郑经理告诉我,来看展览的人,大多数只是各个展厅走一圈,看看实物造型,然后便离开。“现在的人都太过急躁,很难沉下心来去看去听去感受。因此即便有好东西送上,也视而不见,实在可悲。”而就是在这样浮躁的风气下,需要时刻定心屏气凝神的手工艺术迅速衰落,也便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在例外服饰展门口,一首镌抄的泰戈尔小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家国内独创设计的服装公司因为非常认同慈城和黄永松的理念,特意在“天工五展”中布起展馆,并将自己的春季秀场放在慈城的古街道上,大获成功。

在我看来,手工艺在中国就是那件非常要紧的事儿,而慈城和黄永松也便如这诗中的孩子一样大声疾呼着,但愿有心人终能得到属于他们的金色麦田与绿色庄园。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浙江 慈城 旅游经济 古城 古镇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