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11/26 14:37
穿越语言——“第六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览前言11/26 14:22
中国动漫兔斯基:一只中国兔子“远嫁”的背后11/25 15:21
情感美文:时间在头发里行走11/24 10:36
永不停止的东京地铁梦11/23 12:53
当代艺术的“盛世危言”11/23 12:44
保罗·亨德里克斯(Paul Hendrikse):一种莫名的不安
11/22 18:46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艺术收藏11/22 11:56
《纯惠贵妃像》:中国“蒙娜丽莎”11/19 14:08
陈文骥及其艺术的“混合性”11/19 13:13
隋建国:自觉的观察者11/19 13:05
什么是新型美术馆?为城市服务还是为艺术服务?11/19 13:02
“文艺复兴”与“文化湘军”
11/19 12:00
徐冰:很少有批评家能读作品11/19 12:00
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从巴黎卢浮宫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1/19 11:52
林其蔚:声音艺术的定义困境11/19 10:52
成都当代艺术影响力辐射全国11/18 11:24
苹果时代的艺术家11/18 11:13
施立仁:再释抽象
11/17 15:02
恐怖的中国油画产业和食物链11/17 15:01
历史书写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途径11/17 15:00
白南准的电子意识与早期影像艺术语言建构11/17 14:54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11/17 14:35
展望的石头哲学11/17 14:32
涂鸦还是壁画?
11/17 11:52
荒诞的乌托邦11/16 14:05
水墨,在历史的嬗变中11/16 11:51
给“艺术金融化热”降温11/16 11:18
“可爱”不再—东京艺术生态11/15 12:29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11/15 12:28
摄影——追求平凡
11/15 12:23
段炼:摄影——追求平凡11/15 12:22
所谓“艺术之死”——从马歇尔-杜尚到安迪-沃霍尔11/12 14:30
艺术家在崇拜着什么?11/12 14:12
漫画还能有思想的锋芒吗11/12 13:58
美术馆如何建立影像艺术收藏?11/12 13:56
水墨,在历史的嬗变中
11/11 19:37
彭德:短命的大作11/10 14:04
金融危机后的画廊新特性11/10 13:49
美丽的与恐怖的:yba 与后前卫 I11/10 13:28
西方女性主义的历程
文章排行榜
- 24小时点击
- 24小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