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兴趣班吗?
10岁的宇泽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还是班里的中队长,提起妈妈给她报的那些舞蹈、表演等兴趣班,她撇撇小嘴说:“妈妈说她没当成演员,就让我一定要实现她的愿望!”孩子的话也许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如果兴趣班是孩子自己挑选的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难免出现逆反心理。如果兴趣班是孩子自己选的,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溪溪上小学三年级时,想要学习钢琴,爸爸妈妈给她买了一架钢琴,并请了老师, 半年后,她不想学了。父母觉得孩子既然没有兴趣,也没有强迫,就停止了。等溪溪上初中后,又想弹钢琴了,父母很庆幸没有因为钢琴占地就给处理了。现在溪溪每周上两次课,风吹雨打都不会缺课。已经坚持了一年,弹得有模有样了。
戎戎上幼儿园的时候,共有7个兴趣班:泥塑、书法、轮滑、跆拳道、绘画、围棋、数学思维后来,经过很多次的淘汰,戎戎自己选择留下了围棋和数学思维,上小学后,还参加了围棋和奥数比赛。每次去上课也是高高兴兴的,回家后还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还把妈妈教会下围棋。
看来如果单纯地理解上兴趣班是给孩子施压是不客观的。心理专家李子勋说:“如果一个家长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对待兴趣班,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希望为孩子增加一些乐趣,长一些见识,那么去上兴趣班本身就会达到这样的目的。”混沌理论认为,在合适的年龄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具有某类天分,当孩子成长到某个年龄段时,这样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李子勋建议:“只要孩子有某种兴趣,家长就给予鼓励、欣赏。当孩子兴趣转移的时候,说明这种刺激已经完成,家长最好跟随孩子再去体验新的兴趣,并与之共情。”如此,上兴趣班就不再是孩子的压力,并且有一天,家长和孩子都会感觉到,这些培训并非多余。
帮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信息的刺激
琬林的妈妈就是一个兴趣班的温和派,她给女儿报二胡班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的人生现实作为参照。“人长大以后,有时会非常孤独寂寞而无法排遣,如果你学会一种乐器,它就会成为你最忠实的好朋友,成为你释放压力的方式。”现在有很多关于减压的新闻报道,比如白领到超市捏碎方便面、深夜逛马路,发明了千奇百怪的减压招数,却仍然难以排遣心灵的空虚和精神的重压,在学校和家长的精心教导下,很多人也许早早学会了如何发挥理性面对运算,却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